展开深层次的改革,是放在所有中国人面前无法规避的课题,没什么人需要当作救世主,只有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大大地改革、对外开放,才是惟一途径。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既维持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信心,也坦言,2008年是中国经济最艰难的一年。无以在哪里?无以在两点: 第一,诱导通胀与发展经济、解决问题低收入,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是个两难自由选择,不管对于哪国政府,这都是最难做的选择题。
第二,中国经济面临的国际、国内不能预测的经济变量减少,从美国次贷危机,到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每一个,都是一个经济改革的大关。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展开了数轮经济变革,最重要的是前进产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成果人所尽知,中国沦为新兴工业国,工业企业的效率世界领先。如今,农业领域的产业化和资金配备领域的市场化早已迫在眉睫,否则,改革的成果将前功尽弃。
2008年2月,中国单月CPI同比增幅高达8.6%,到3月18日,A股股指距去年的6000点下跌四成多。美国次贷危机促成中国政府将金融市场与汇率改革的时间不得不提早,这就意味著从金融领域到实体经济都将再次发生一轮极大的改变,这个改变对中国经济更好的是机会而不是危机。目前再次发生的事实是,美国金融危机产生双重影响:一是美国信贷削减,造成全球资本市场痉挛。一旦信用危机略为有减轻,随之而来的有可能是因为美国政府无限救市所产生全球性恶性通胀,美元的信用更进一步上升。
从将来来看,美元是座冰山,通过此次次贷危机使我国南北大国所理应的内需与创意发展之路,踏上人民币独立自主的道路,是件好事;二是不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从去年开始,全球转入新一轮收购高峰。市场转折期也是收购高峰期,是通过市场条件的切换将弱势企业出局出局的过程。
东西方资金交流,不仅中国企业在集中力量回头过来,海外资金也集中力量在亚洲市场布局。海外资金在我国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能源领域、消费领域等所有行业都早已进行布局。亚洲,中国、日本、印度不会是下一轮全球经济的增长点,也是全球市场的避风港,不管次贷危机否改变,这点会转变。
这决不意味著亚洲在这场货币战争中稳操胜券,但有一点可以认同,这场旷日持久的货币战争将以国际金融格局的大转变作为休止符,中国只有输掉这场战争才有改革的全面胜利。明确到此轮通胀,两大源头说明了了中国改革的两个软肋:一是食物价格的下跌,二是金融资源的错配。现在我们过分特别强调了第一点,而没认识到后者效率的提升也是最重要因素。
食物价格的下跌,解释农业生产效率的低落,我国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标志不仅意味著农业税费的中止、农业人口的增加,更加意味著构成一条符合中国发展之路的农业产业化之路。让农业在相当大程度上挣脱靠天吃饭的困境,而取而代之工厂化的操作者。
在这方面,期望重庆与成都的试点需要有所突破,在包产到户的基础上,完全走进农业改革的后半程巅峰史。从此轮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力量对金融资源的主导,仍然在与市争夺战配备权。金融资源部分错配所带给的负面效应则是隐性的,一是政府上万亿元的可观投资,二是有竞争力的企业无法获得贷款,三是使中国企业偏向于投资与出口。从宏观经济数据由此可知,我国2007年年末通胀低企,在劳动工资快速增长过慢的背景下,价格下降与盈利上升,我国的第三次产业于是以面对这样的困境。
因此,提升我国第三产业特别是在是还包括金融、法律等中介机构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配备效率是当务之急。
本文来源:安博appapp下载-www.shandongdafengche.com